第一足球网

图片
寿险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第一足球网: > 保险文苑 > 寿险新闻 > 正文

请捂好手机里的“钱包” ——从一起未成年人电子支付案例分析

2021-03-15 15:07:11来源:福建保险网作者:省消保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电子支付的兴起,手机钱包为机主提供通过手机管理常用卡、证、票和门禁钥匙等功能,“一机在手,走遍天下”,许多人都享受到了电子支付带来的交易快速、轻松出行便捷服务,但伴随电子支付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财产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案件背景]

2020年疫情期间,孩子们都在家里上网课,G女士将手机交给孩子使用。5月份发现银行卡账户变动有些异常,到银行打印账户明细后发现4月24日至5月1日期间共发生无卡自助消费13笔,对方户名为(特约)华为钱包,合计金额约为3400元。G女士认为自己并未发起过此类支付,那么账户里的钱是怎么付出去的?用于购买什么?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经查实,上网课期间孩子偷偷用手机在华为钱包APP绑定了G女士的银行储蓄卡,向某游戏平台充值购买大量游戏道具。

[案例分析]

消费者G女士称其孩子并不知晓银行卡支付密码,充值过程中仅凭其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便完成了支付,因此认为在其已设置银行卡支付密码的情况下资金仍能对外支付,银行未对其卡内资金起到保护作用,要求银行赔偿损失。银行则认为其根据相关业务规则,发起交易验证信息并进行客户验证响应,且华为钱包在充值支付时需输入支付密码才能交易成功,而非客户所说仅凭验证码完成支付。

    双方争议焦点在于银行是否仅凭验证码即可完成电子支付的签约和支付?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通过对照相关法规,现场模拟演示,回溯业务办理过程,厘清双方责任。根据相关法规,对于无卡自助消费交易等委托交易,借记卡必须通过银行卡号、发卡机构发送的动态验证信息验证客户信息。经现场演示,客户在签约开通此业务过程中,须拍照或输入银行卡号后,输入银行发送的验证码信息、银行卡交易密码、拍照上传身份证,完成上述操作后方才提示客户设置支付密码。而银行根据G女士在银行预留的手机号,在收到签约申请后向该手机号发送了验证码信息,在完成身份验证后开通支付业务后还发送了开通短信。从G女士不知情的情况推测,相关短信可能在业务开通后被其孩子删除。

    经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方案。银行方积极协助消费者向银联和该支付平台客服反馈问题,由于孩子充值所购的道具部分已使用,经平台联系商户,最终同意将未使用的部分折现退回。

[风险提示]

电子支付技术的创新及应用,涉及银行、持卡人、第三方支付机构、商户、终端生产商等多个关联方。银行作为金融媒介联结应用商和消费者,是存款人的“资金管家”,是消费者对外支付的第一道关卡,银行一方面应当加强金融消费者资金安全教育,增强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消费者身份信息和真实意愿的审查,强化验证手段。对消费者而言,也应留意做好以下方面,才能捂好手机里的“钱包”,在享受便捷高效支付的保障资金财产的安全无忧。

1.归置保管好个人银行卡、身份证件等重要物品。电子支付的应用,消费者使用实体卡、存折等的次数少了,容易忽略银行卡、身份证件的安全保管和检查。

2.输入密码时应留心。不论是用银行卡取款,还是用手机支付时,都应该留心周围是否有他人,养成遮挡输入密码的习惯,防止他人窥见导致泄密。

3.加强未成年人金融教育。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负有监护义务。本案中即为孩子背着家长偷偷将银行卡绑定支付用于游戏充值。当前各种金融服务已经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特别是在消费金融服务方面,青少年已经成为重要的群体,因此有必要为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3. 经常关注银行卡账户变动情况,关注银行发送的信息,如有疑问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发现问题及时联系银行和报案,留存相关证据,依法维权。

标签: